"
原標題:“流動中國”更有尊嚴(今日談)
輕便的行李箱、精致的手提袋,旅客們的行囊越來越小,步履也越來越輕;坐飛機很方便,開私家車的多了,車廂人擠人的場景大為減少;開展“廁所革命”,車站、列車上難聞的味道少了,廁所越來越幹淨舒適……春運中的點滴印象讓許多人感慨,“流動中國”變得更有尊嚴。
走過40年,春運規模從1億人次變為近30億人次,速度從綠皮車變為複興號,買票從風雪中排隊變為80%車票由互聯網售出,甚至外賣能送到高鐵上……深刻變化,讓春運成了觀察中國改革發展的極佳窗口。如今,伴隨著第一條民營高鐵開工建設,伴隨著各鐵路局公司化和航空業價格改革,當改革一直在“路上”,當供給側改革全麵對接大眾出行的軟硬件需求,回家的路自然平坦許多。
事實上,春運本來就是改革開放的產物。人口遷徙大潮因改革大潮而起,又反過來推動著更深層次的改革。正因如此,讓流動的中國從容往返,不僅關乎團圓,更關乎千千萬萬人的生活質量和獲得感。40年,春運再出發,流動的中國更上層樓。
責任編輯:張岩
"